专题综述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刘雪燕1,韩 璐2,夏良洪1,王程钎3,阚成友2
(1.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北京 100089;2.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3.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 100095)
【摘 要】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因其优异的机械性能、高附着力、耐化学性以及环保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已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纺织和皮革助剂等领域。为拓宽WPUA应用领域,通过不同途径进一步提升传统WPUA的性能,是近年来绿色水性树脂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WPUA的制备方法,然后从环氧树脂、有机硅、有机氟和纳米粒子改性WPUA以及超支化和光固化WPUA等热点方向综述了WPUA的研究进展,并对WPUA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方法;改性;超支化;光固化
混凝土界面粘接性能的研究进展
高 腾1,张 进1,王 赟1
(陕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摘 要】混凝土修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加固、修复之中,其中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的粘接性能对修复后的效果影响较大。本文分析并讨论了粗糙度、界面剂和界面处理方式等混凝土界面粘接影响因素。介绍了拉伸试验、剪切试验和劈裂拉伸试验3种常用的试验方法,并对传统试验中的一些缺点列举了改良方法。最后对混凝土界面粘接性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混凝土修复;粘接性能;界面处理方式;粗糙度;界面剂;试验方法
水基型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改性研究进展
范秀明,王 鑫,姜虹宇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摘 要】介绍了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发展、分类、性能和改性技术。综述了水基型丙烯酸酯胶粘剂的主要改性研究,特别围绕有机硅、含氟单体对水基型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改性展开了详述。对改性产品的结构特点、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水基型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基型丙烯酸酯;胶粘剂;有机硅;含氟单体;改性
研究报告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改性及其与水性聚氨酯复合粘接性能的研究
张 虹1,王 贵2,李晓明1,李佳辉1,邢凌新1,裴克梅2
(1.浙江立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德清 313200;2.浙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是解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表面活性较低以及粘接性能问题的重要方法。为解决单独一种改性方法的不足,本研究采用液相氧化法(高锰酸钾法、氢氧化钠法和过氧化氢法)、等离子体处理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来对UHMWPE纤维布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前后纤维的表面分子结构特征、外观形貌以及与水性聚氨酯树脂之间的粘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⑴通过对比不同液相氧化处理、不同处理时间的峰值载荷和180°剥离强度,可以看出高锰酸钾溶液处理24 h的改性效果相对最好(180°剥离强度最高可达1.28 N/mm,峰值载荷最高可达32.831 N)。这从FT-IR谱图的有关吸收峰得到明显加强以及SEM图的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可以得到印证。⑵对未处理的UHMWPE纤维布试样条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经180 s等离子体处理改性后,180°剥离强度最高可达到1.01 N/mm,峰值载荷最高可达到26.439 N,说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明显提升UHMWPE纤维布的表面粘接性能。但过度处理,表面粘接性能会因为形成致密的交联层而下降。⑶经过高锰酸钾液相氧化处理和等离子体共同处理后,180°剥离强度最高可达到2.12 N/mm,峰值载荷最高可达到53.087 N。改性处理后的剥离强度较改性前提高了4倍多,峰值载荷提高了近4倍。高锰酸钾溶液和等离子体共同改性后纤维表面的极性基团和粗糙度明显增加,有效提高纤维与水性聚氨酯基体的粘接性能。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改性;水性聚氨酯;粘接
环氧树脂增韧体系对胶粘剂热性能的影响
赵 明1,张 雪1,孙明明1,张绪刚1,张 斌1,李坚辉1,王 磊1,李云扬2
(1.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省交投壮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本文对比考察了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和核壳橡胶增韧剂对环氧树脂胶粘剂体系固化反应热、玻璃化转变温度(Tg)、膨胀系数以及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TBN和核壳橡胶均能降低环氧树脂胶粘剂体系的固化反应热,CTBN体系固化反应峰值温度升高,核壳橡胶体系固化反应峰值温度变化不大;CTBN和核壳橡胶的添加,均降低了胶粘剂体系的Tg,CTBN体系下降幅度大于核壳橡胶体系;CTBN和核壳橡胶的添加,均增大了胶粘剂体系的膨胀系数(< Tg时),CTBN体系增大幅度大于核壳橡胶体系;随着CTBN和核壳橡胶添加量的不断增加,拉伸剪切强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关键词】环氧树脂;胶粘剂;增韧体系;热性能
没食子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抗菌光敏单体的制备、固化及性能研究
赵晨晶,郭天飞,孙伟杰,侯桂香
(华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唐山市功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210)
【摘 要】以没食子酸(G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了没食子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A-GMA)不饱和光敏单体,并对结构、抗菌性以及质量比为1∶1的GA-GMA/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体系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⑴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分析表明,成功制备了目标产物,并且当n(GA)∶n(GMA)=1∶3时,GA与GMA两种原料反应较为充分,此时羧基已与GMA完全反应,但羟基会有剩余。⑵合成的GA-GMA单体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但抗菌效果随着GMA比例的增加会变差。考虑到固化效果,选择n(GA)∶n(GMA)=1∶3的GA-GMA单体作为固化树脂的基体。⑶通过检测反应双键转化率得出,GA-GMA/TEGDMA共聚体系在固化120 s时的固化率为78%,之后随固化时间的增长,固化率变化不大。因此120 s的光固化时间相对最佳。⑷随着含硅单体加入量的提高,复合树脂表面对水的接触角也越来越大。当加入量为20%时,表面对水接触角达到96.0°,达到疏水效果,说明含硅单体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树脂表面的抗黏附性。⑸加入不同比例含硅单体的复合树脂抗菌率均达到90%以上,说明固化后的复合树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可以达到预期抗菌效果。
【关键词】没食子酸;光敏单体;抗菌性;光固化
工艺与应用
新型环境友好型环氧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 翼,陈宏毅,虞鑫海
(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上海 201620)
【摘 要】以双酚S环氧树脂(SRTEM-S50)、聚砜树脂(SE3940)为主要成分,辅以E-51环氧树脂、扩链剂(D-248)和环氧增韧剂(CB-100),通过调整SRTEM-S50和CB-100的配比,制得新型环境友好型环氧胶粘剂体系。然后对其黏度、凝胶化时间、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⑴5种不同配方胶粘剂体系的黏度与温度呈反比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胶粘剂的黏度不断降低,但整体黏度适中。其表观活化能值介于59~71 kJ/mol之间,均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适用于大部分的应用场合。⑵随着温度的上升,各个配方胶粘剂的凝胶化时间明显缩短。配方SJ-3中环氧增韧剂所占比例最多,因而凝胶化时间最长。当温度超过160 ℃后,各个配方的凝胶化时间普遍较短。⑶配方SJ-5的电容较低,介电损耗低于2%,相对介电常数在4.0~4.2之间,电绝缘性较好。这说明该配方中的各组分配比较合理,有着优异的电学性能,可以适用于电子绝缘领域。⑷各配方的韧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配方SJ-4中m(SRTEM-S50)∶m(CB-100)=10∶2,其固化物的冲击韧性较高,达到13.7 kJ/m2。各个配方的含砜环氧胶粘剂在-60~130 ℃间表现出较优秀的拉伸剪切强度、较强的耐寒性与较优良的力学稳定性。⑸5种不同配方的含砜环氧胶粘剂的吸水率均小于0.25%,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
【关键词】双酚S环氧树脂;聚砜树脂;含砜环氧胶粘剂;制备;性能
常压空气等离子处理对丁苯橡胶地板布粘接性能的影响
于壮壮,徐智宝,王 萌,陈俊宏,尹承泽,孙少霖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烟台分所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3)
【摘 要】采用常压空气等离子处理技术对丁苯橡胶地板布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接触角测量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等离子处理前后表面理化特性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改性硅烷密封胶分别对等离子改性前后的地板布表面进行粘接制样,结合粘接强度和失效形貌研究了等离子处理对丁苯橡胶地板布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⑴常压空气等离子处理后,丁苯橡胶地板布180°剥离强度提升了806%,接头失效形貌由界面黏附破坏转变为胶粘剂内聚破坏。等离子处理后,胶粘剂与地板布表面的界面结合力大于胶粘剂内聚力,因此在受剥离时优先从胶粘剂内部开裂。⑵常压空气等离子处理后,丁苯橡胶地板布表面润湿性明显提升,水接触角由97.0°降低至45.0°,表面自由能由15.2 mJ/mm2增长至53.1 mJ/mm2,其中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增加明显。⑶常压空气等离子处理后,红外图谱出现了明显的C=O吸收峰。另外丁苯橡胶地板布表面O/C比例由3.1%增加至16.2%,表面极性含氧基团(C—O和C=O)相对含量由3.6%提升至19.7%,这是表面润湿性和180°剥离强度提升的主要原因。⑷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等离子处理后地板布表面产生了轻微的刻蚀。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地板布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q由105 nm增加至134 nm。表面粗糙度增加,从机械咬合力的角度来讲,可能也是粘接强度提升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丁苯橡胶地板布;常压空气等离子处理;表面改性;润湿性能;粘接性能
材料科学
高滴点低水淋流失量的锂基润滑脂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
田素敏1,杨珺柳2,夏小春3,马 坦1
(1.上海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 201702;2.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上海 200031;3.空军装备部驻上海地区第三军事代表室,上海 200235)
【摘 要】本文采用预制皂生产工艺制备锂基润滑脂。以聚α烯烃、烷基萘及多元醇酯作为基础油,通过调整基础油的比例和试验条件,制得了具有较高滴点、低水淋流失量的锂基润滑脂。研究了稠化剂的类型及添加量、基础油的种类及极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的添加时机、炼制时间对润滑脂的滴点和水淋流失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制皂生产工艺,使用聚α烯烃、烷基萘和多元醇酯三种基础油复配,锂皂含量(质量分数)约为36.8%,在180~190 ℃的温度下炼制40~50 min,可制得滴点达到269 ℃、水淋流失量<1.0%的润滑脂。该工艺的特点是工艺过程简单,易操作,皂含量控制准确,产品质量稳定性好。
【关键词】润滑脂;基础油;合成酯;ZDDP;滴点;水淋流失量
改性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王玲玲1,陈 淼1,张志新1,陈肖宇1,王 杰1,刘 举2
[1.可慧(河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南阳 474650;
2.中德新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采用KBM-603型硅烷偶联剂作为改性剂,用蒸气法制备了改性纳米氧化锌。重点研究了改性前后纳米氧化锌的疏水性、微观形貌及粒径分布的变化。然后在环氧树脂中加入20%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锌,考察了其添加前后力学性能及耐紫外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⑴通过对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的考察,纳米氧化锌的较佳改性工艺为:改性温度110 ℃,改性时间2 h。⑵通过对改性前后纳米氧化锌的接触角、透射电镜、粒径分布进行测定,发现KBM-603型硅烷偶联剂作为改性剂,可以使纳米氧化锌由亲水性粉体变为疏水性粉体,表面能降低,团聚被打开,这样更能发挥其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作用。⑶在环氧树脂中加入20%的KBM-603型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氧化锌,不仅能提高其力学性能,又能提升其耐紫外线老化的性能。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硅烷偶联剂;改性;环氧树脂;耐紫外